“早上吃的汤圆早就饿了,嗯,这个包子味道……”看到老板娘站在旁边倒茶他连忙开口:“味道还可以。”
“是吧,我家的花生芝麻包子可好吃了,每天都要卖几蒸笼。”老板娘沾沾自喜:“你们先吃茶,马上就上菜了哈。”
老板娘一出去,杜二娃就对杜红英说实话了。
“其实她的包子味道比我奶奶做的差远了。”
杜红英忍不住捏了一把他肉嘟嘟的小脸蛋:“你这个娃儿哟,精明得很。”
情商高啊,知道及时刹车,哄得人家老板娘信以为真了。
吃饭间,杜红英问起了朱卫全陶厂的情况。
销量盈利什么的她都知道,杜红英主要关心的就是技术上的问题。
她总觉得让朱二叔这样的人做瓶瓶罐罐是大柴小用,杀鸡用了牛刀。
“白泥村又多了两个陶厂,一个做大坛子的,一个做瓷砖的。”
“大坛子,就是那种装水的吗?”杜红英知道很多人家都买花几块钱十来块钱买一个很大的瓦坛子当水缸用。
“那些大坛子有销路吗?农村里买来装水哇?”
杜红英觉得那么多材料经过加工做出来的大坛子才卖几块十来块钱一个。
做成艺术品价格就能翻倍,所以挖了泥土烧大坛子简直就是浪费。
“不只是装水,很多酒厂也买这种去装酒。”杜天全比较懂:“好的酒厂买这种瓦坛子去装酒,一个瓦坛子只能用一次,用第二次的话酒的味道都不行了。”
杜红英还是第一次听说。
“土陶坛的透气性较好、不透光,酒厂订这些大坛子回去装的酒酒液色泽更加稳定、丰富,口感更柔顺,所以大坛子厂的生意一直很好。”
朱卫全的解释很专业,杜红英表示懂了一点。
“不仅大坛子生意好,连谷草的生意都好了不少。”卢芳道:“以前谷草就是喂牛、垫床铺,烧灰,现在我们那边的谷草大坛子厂还要收,由两分钱一斤涨到了现在的五分钱一斤了。”
杜红英不解为什么会带动谷草的价格上升。
“大坛子的运输就要用谷草来垫呀。”陈冬梅倒是懂这些:“要不然一碰就得烂。”
原来如此。
存在即是合理的,大坛子厂看来也蛮受欢迎的。
“朱二叔,听说您在教学徒?”
“嗯,收了两个。”
“一个是我表姐的四儿子王明江;一个是厂里的一个学徒工叫林强。”知道朱卫全不爱说话,卢芳干脆就当他的嘴替:“我家小玲也喜欢搞这个,天天放学回来就跟着她爸爸学,我还在想呢,女娃子搞泥巴要得不噢?”
“小玲有灵气,你不要拦着她。”朱卫全很宠小玲这个大女儿:“孩子喜欢做什么就做什么,不要拦着她。”
“好好好,我知道,不拦着。”连忙应下,转身悄悄给杜红英讲:“我怕她以后捏泥巴找不到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