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一朝的大臣已经乱成了一锅粥。
这一期的盘点未免也太刺激了。
无论是女帝篡唐,还是太子谋反,在这两个爆炸般的消息面前,即便是未来晋王疑似与女帝关系特殊都难以抢到头条新闻。
尤其是太子李承乾未来居然谋反被废,这个消息简直震撼了全大唐。休假中的大臣都坐不住了,不约而同向着皇宫的方向狂奔,一路上无数的乱码在他们心中狂闪。
接下来该怎么做?这个太子还能不能要了?是该替太子说话,还是该请求处罚太子?一旦太子被废,朝廷上恐怕会迎来新一轮的洗牌,要不要趁机更进一步呢?太子乃一国储君,如今却出了问题,大唐江山又要交到谁手中?似乎不太靠谱的晋王吗?会不会有人借机生事?陛下又是怎么想的?大唐未来究竟会走向何方?
数不清的问题在每一个人心中浮现,在前往皇宫觐见李世民之前,他们要先一步在心中得出一个大略的答案,尤其是明确站队方向,究竟是扳倒太子还是扶他一把,是毫不留情打压晋王还是提前对他投资。
相较于这些大臣还有心思思考站队问题,被水镜明确点名跟随太子谋反的人已经傻了。李元昌、侯君集、李安俨、赵节、杜荷……有一个算一个,都行动起来。
——当然不是狗急跳墙提前造反什么的。那简直就是故意带全家一起奔赴火葬场。
——而是迅速滑跪,第一时间去请罪。
已经当上一家之主的,第一时间把全家整整齐齐召集到一起,命令他们老实待在家里哪里都不许去,然后收拾好自己孤身奔赴皇宫,低头认罪等待皇帝的审判。
尚未当上家主的,直接被家主召唤过去,家法伺候完就被五花大绑送走,交给国法审判,家主本人则马不停蹄进皇宫请罪。
——比如杜荷,比如杜荷,再比如杜荷。
贞观之初,尚未过世的杜如晦差点就被这个不孝子气得当场过世。他自认也算是个聪明人,却不知怎么会生出这样的蠢货。当初他跟随李世民参与玄武门之变,那是因为李世民有着李渊和李建成都难以企及的资本。就问太子李承乾有什么资本东施效颦?他的一切都来自于天子,一旦失去天子的爱重,他还不如李建成呢!
br
向来儒雅的宰相当即暴走,把儿子噼里啪啦——顿抽,然后反手大义灭亲举报儿子给他扔进了牢里,就急忙奔赴皇宫请罪。
李世民当然不会怪罪为大店操劳一生的丞相,更何况,从水镜中播放的内容来看,杜荷谋反之时杜如晦早已去世,倘若他还活着,也不至于放任儿子干出这种蠢事。
非但没有怪罪,他还生出几分同病相怜。
同样都是被不孝子气得血压飙升的老父亲,这对君臣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bhi),相知相得的君臣二人难得在他们并不希望的事情上再一次相知相得,就连他们的心声都出现了同步:
糊涂啊,我怎么会生出这么个逆子!
尽管杜如晦再三请罪,但治罪当然是不可能治罪的,李世民就不是那样的人。
鉴于杜如晦如今本就有病在身,被儿子一气只怕要病上加病,李世民甚至还反过来安慰他:大丈夫难免妻不贤子不孝……咳,朕是说,连始皇帝都会生出胡亥那样的劣子,大丈夫难免有几个不孝子孙,朕亦不至于因尚未发生之事而断罪,克明勿要为不孝子心烦,当以保重身体为要,这大唐还离不开你,朕也离不开你!
杜如晦顿时感动得眼圈泛红,被李世民握住的双手紧紧反握回去,真情实感地道了一声:“圣明无过陛下,臣万死难报………
李世民笑了一声:不必万死,只要你好好养好身体,就是对朕最大的回报。建设大唐,怎能少得了打工人的努力?杜如晦的病逝,何尝不是整个大唐的损失?
李世民真情实感的一席话顿时让杜如晦更感动了,后者心中的忧虑一扫而空,此时唯一的念头就是回家继续好好教训儿子。
而唐太宗李世民的忧虑却没能打消,反而随着群臣接连到来,在大臣们各执一词的争吵声中,像充气的气球一般继续膨胀。
——杜如晦只是一个儿子谋反了,他面临的可是嫡长子谋反,嫡次子与兄长手足相残,嫡幼子疑似与后妃不清不楚……后宫的一介小小才人将来还篡唐当了女帝呢!
这么多乱七八糟的事情凑合在一起,区区一个太子谋反,似乎也没什么了不起的?
千百年来,太子谋反是什么稀奇事吗?
…嗯,这样
一想,似乎就能暂时保持住心平气和了呢(才怪)。一想到他们大唐的家事如今被曝光到历朝历代无数平行时空,李世民就感到社死。
然而盘点并不会因李世民不想就中止,顶多只是因为武则天才是主角而没有对李承乾三兄弟夺嫡之事进一步深入探讨——
庄重的礼乐声中,李治获封为新的太子。
画面再度一转,喜庆的音乐已经变得悲凉,宛若一个航拍镜头从天空中高高俯瞰着大唐帝都长安,从宫城内外到长安街头宫,大片刺眼的雪白彰显着葬礼的隆重。
【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唐太宗李世民去世,时年22岁的李治顺利即位为天子。】
【他上位的第一件事就是人事任命。从前就在东宫挂职的于志宁、张行、高季辅、许敬宗成为了
新任天子第一批任命的中央官员,除了许敬宗担任礼部尚书,另外三人不是侍中就是中书令,都称得上要职,且分别在门下省和中书省担任一把手。至于李世民临终所托的辅政大臣长孙无忌、褚遂良、李動三人,则是在从前的太子班子安排好之后,才获得皇帝的任命。微妙的先后顺序就能看出李治微妙的态度。】
水镜之外,李世民的表情也变得微妙。
站在上帝视角,他自然一眼就看出了李治的心思,倒也并不觉得哪里不对,古来但凡帝王都不愿受到他人压制,除非甘当傀儡或者一心享乐,因此,李治想要独揽大权很正常,提防辅政大臣也合情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