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凑小说

贴凑小说>古代历史着名人物 > 第3章 丰臣秀吉 从农民到天下人的传奇之路(第1页)

第3章 丰臣秀吉 从农民到天下人的传奇之路(第1页)

一、贫苦出身丰臣秀吉的早年生活充满了艰辛与挑战,这为他后来的人生轨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根据史料记载,丰臣秀吉出生于尾张国爱知郡中村(今天的爱知县名古屋市中村区),时间大约是在1537年3月17日。当时,他的家庭背景极为普通,甚至可以说是贫困,这在当时的日本社会意味着他几乎没有任何社会地位可言。秀吉的父亲木下弥右卫门原本是织田信秀的亲兵,但由于在战斗中受伤严重,不得不离开军队回到家乡务农。然而,伤病并没有给他带来安宁的生活,反而因为伤势过重不久便去世了,留下了他的妻子阿仲和年仅七岁的秀吉以及他的姐姐阿友。失去经济支柱的家庭陷入了更加艰难的境地,为了生存,阿仲不得不改嫁给了同村的竹阿弥。竹阿弥性格粗暴,对待秀吉并不友好。秀吉从小身体瘦弱,外貌也不出众,常常被周围的人嘲笑为“猴子”,这一绰号不仅源于他瘦小的身材,还因为他那副与年龄不符的成熟面孔。继父对秀吉的态度恶劣,不仅言语上常常斥责,甚至还会施以暴力。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秀吉,从小就体会到了生活的不易和社会的冷暖。正是这样的环境,促使秀吉早早地学会了独立。他不甘心屈服于命运的安排,决心要改变自己的处境。在与继父的关系愈发紧张的情况下,秀吉最终选择了离家出走。这一决定,虽然让他失去了一个温暖的家庭,但也让他开始了自己的奋斗历程。在离家后,秀吉开始四处寻找机会。最初,他可能从事过一些零工,比如卖草鞋或是其他的小买卖,这些都为他后来的成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最终,秀吉得到了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他成为了织田信长的家臣。此时,秀吉已经改名为木下藤吉郎,并逐渐展现出了他的才能。二、流浪江湖丰臣秀吉的青年时代是一段充满不确定性和挑战的岁月。在离家出走后,秀吉开始了他四处漂泊的生活。作为一个出身贫寒的年轻人,他没有显赫的家族背景作为依靠,只能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去谋生。在尾张、三河、骏河等地游荡的日子里,秀吉逐渐积累了一些生存技能和见识,特别是在尾张这样一个商贾云集的地方,他得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信息和贸易知识。在这段时间里,秀吉展现出了他非凡的商业头脑。为了维持生计,他曾经用永乐钱购买便于携带的商品——木绵缝针,然后将其卖出赚取差价作为旅费。这种早期的经商经历不仅帮助他在经济上自立,更为重要的是锻炼了他的商业敏锐度,这对于他后来扶持工商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游历的过程中,秀吉结识了美浓地区的土豪蜂须贺小六(蜂须贺正胜)。这位人物在秀吉的崛起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两人之间的友谊也为秀吉赢得了忠实的支持者。蜂须贺小六后来成为了秀吉手下的重要将领,为秀吉统一日本立下了汗马功劳。最终,秀吉的命运出现了转机,他进入了远江国(今静冈县)的松下嘉兵卫家中帮佣。最初的工作是为嘉兵卫拿拖鞋,这份工作虽然卑微,但对于渴望成为一名武士的秀吉来说,却是一个难得的机会。秀吉工作认真负责,很快赢得了嘉兵卫的信任,并被提拔为出纳管理员。然而,秀吉的出色表现也引来了同事们的嫉妒,他们联合起来在嘉兵卫面前诋毁秀吉。尽管嘉兵卫尽力保护秀吉,但在众口一词的压力下,秀吉还是被迫离开了这个家庭。尽管遭遇了失业的打击,秀吉并没有气馁。相反,这段经历教会了他如何在逆境中求存,并激发了他更加强烈的成功欲望。当秀吉最终成为日本的实际统治者时,他没有忘记曾经帮助过他的松下嘉兵卫。为了报答当年的恩情,秀吉授予了嘉兵卫在远江国久能地方三万一千石的土地,并任命他为大名,以此表示对嘉兵卫昔日提携之情的感激。三、出仕信长丰臣秀吉投身织田信长麾下,是他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回到尾张国后,秀吉最初只是以足轻(下级士兵)的身份加入织田信长的队伍。尽管很低,但秀吉的聪明才智很快就得到了信长的赏识,从最初的仆役逐渐晋升为下级武士,并最终成为了织田家的重要成员。永禄三年(1560年)前后,秀吉已经成为织田家的足轻组头,这意味着他已经从众多足轻中脱颖而出,成为了一个能够领导其他士兵的小队长。同年,织田信长在桶狭间合战中以少胜多,击败了今川义元的大军,这一战役不仅彰显了信长的军事才能,也为秀吉提供了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据说,在战后,因为秀吉表现出色,信长将浅野长胜的养女宁宁(又称宁宁夫人)许配给了他。永禄四年(1561年),秀吉与宁宁完婚,这次婚姻不仅巩固了他在织田家的地位,也为他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支持。,!在接下来的几年里,随着织田信长势力的不断壮大,秀吉也在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地位。特别是在对美浓国的攻势中,秀吉发挥了关键作用。永禄九年(1566年),织田信长为了巩固对美浓的控制,决定修筑墨俣城(现在的岐阜城)。这项任务极为艰巨,因为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而且要在敌方的眼皮底下进行。在此前,猛将柴田胜家和佐久间信盛均未能完成此任务。在此情况下,秀吉被赋予重任,在蜂须贺正胜的帮助下,他成功完成了这项工程,据传墨俣城的建设只用了短短的一夜时间,这一壮举进一步加深了信长对秀吉的信任与赞赏。墨俣城的建成,不仅是秀吉军事才能的体现,也是他组织能力和领导力的表现。随后,织田信长将居城迁至小牧山城,以便更好地指挥对美浓的攻势。而在美浓发生的另一重要事件,则是竹中半兵卫以极少数兵力占领了斋藤义龙的居城稻叶山城。尽管半兵卫后来放弃了这座城池,但秀吉意识到此人的重要性,并以“三顾茅庐”之礼邀请半兵卫加入自己的阵营。借助半兵卫的力量,秀吉成功招降了美浓三人众(稻叶一铁、安藤守就、氏家卜全),为织田信长最终攻占美浓铺平了道路。四、炙手可热永禄十一年(1568年),前征夷大将军足利义昭在美浓国寻求援助,织田信长借此机会以援助将军家为名出兵上洛(进京)。同年,木下秀吉正式改名为羽柴秀吉。随着信长击败了三好家,并拥立足利义昭为将军,羽柴秀吉在织田家的地位也日益稳固。元龟二年(1570年),织田信长以违抗将军命令为由出兵越前国朝仓家。然而,在与朝仓义景的战斗中,由于浅井长政的突然袭击,织田信长被迫撤退。在撤退过程中,浅井长政背叛的迹象显露无疑,秀吉负责殿后,确保了织田信长和德川家康的安全撤离,这一事迹史称“金崎殿后”。到了天正元年(1573年),秀吉在织田信长击败浅井长政的过程中立下了赫赫战功。浅井长政自尽后,其领地归织田家所有。这一年,三十七岁的秀吉因军功受封为近江国今滨城(后改为长滨城)的城主,并获得了浅井故领北近江二十二万石的领地。这是秀吉迈向战国群雄行列的重要一步。为了与织田家保持一致,同时也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声望,秀吉创造了一个新的苗字——羽柴,并改名为羽柴筑前守秀吉。天正四年(1576年),秀吉支援北陆的柴田胜家对抗上杉氏,但当看到胜家处于不利局势时,他迅速撤退,这一举动使得柴田胜家在手取川之战中惨败,并受到了织田信长的不满。尽管如此,秀吉依然继续参与织田家的军事行动,包括攻击松永久秀的战斗。到了天正五年(1577年),随着赤松则房、别所长治、小寺政职等人归附织田信长,秀吉被委派攻略中国地方,并成为播磨国国主,驻扎在姬路城。不久之后,别所长治和荒木村重相继背叛织田信长,秀吉与他们展开了战斗。天正七年(1579年),秀吉成功使宇喜多氏臣服于织田氏。到了天正八年(1580年),别所长治战败被捕,自尽而亡;荒木村重则逃离,其全家被织田信长诛杀。随后,秀吉开始与毛利氏及山名氏交战,并通过长时间的包围战术,迫使敌军投降。在“鸟取断粮”、“水淹高松城”等战役中,秀吉利用断粮和水攻等策略,成功攻陷了这些重要的据点,从而遏制了毛利氏向东扩展的步伐,并迫使宇喜多直家投降。五、中国大返还天正十年(1582年)发生的本能寺之变,不仅改变了日本的历史进程,也彻底改变了羽柴秀吉的命运。当时,秀吉正率领三万大军在备中进行对毛利军高松城的围攻。高松城位于一片沼泽之中,四周都是难以穿越的湿地,这使得它成为一个易守难攻的堡垒。秀吉采纳了军师黑田孝高的建议,决定采取水攻策略。为了实施这一计划,秀吉花费了大量资金雇佣当地村民,在高松城周围的沼泽地带建起了一条长达三公里、高达七米的堤坝。通过引入河水,高松城变成了一个浮在水中的孤岛。在水攻持续了十天之后,毛利军的援军——由吉川元春和小早川隆景率领的一万五千人终于赶到,但他们发现无法接近高松城,因为任何破坏堤坝的行为都会导致洪水淹没整座城市。就在这个时候,明智光秀在京都发动了本能寺之变,导致织田信长及其儿子织田信忠遇害。明智光秀在事发当天还派遣了一名密使前往毛利军,试图劝阻他们不要投降秀吉。然而,这名密使在前往高松城的途中被捕,从而暴露了本能寺之变的消息。在6月3日晚上,秀吉得知了这一消息,并听取了黑田孝高的建议,决定暂时隐瞒信长的死讯,迅速与毛利军达成和平协议。6月4日,秀吉秘密派遣使者进入高松城,与城主谈判,最终达成了城主以不伤害城内居民为条件,同意切腹自杀的协议。6月6日下午,秀吉率军撤离高松城,并在当天晚上到达备前的沼城过夜。随后,他沿着预定路线迅速返回,于6月7日抵达姬路城,6月9日清晨从姬路城出发,6月13日便赶到了山崎。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6月13日下午四点,在一场突如其来的雨中,秀吉与明智光秀的军队展开激战。仅仅两个小时后,秀吉便击败了明智光秀的军队。光秀在逃跑途中被猎杀落难武士的村民杀死。山崎之战的胜利不仅为秀吉赢得了声誉,也使他成为织田信长的实质继承者。然而,织田家内部的权力争夺并没有因此结束。随着信长的去世,织田家内部出现了分裂,主要形成了以柴田胜家、织田信雄、织田信孝以及羽柴秀吉为代表的几个派系。六、树立政权在本能寺之变后,羽柴秀吉迅速控制了局势,并在清洲会议中确立了自己的主导地位。清洲会议是织田信长去世后,织田家内部关于继承问题的一次重要会议。会上,秀吉得到了丹羽长秀和池田恒兴的支持,这三位与柴田胜家共同被视为织田家的主要继承候选人。在会议中,秀吉巧妙地争取到了多数织田族人与家臣的支持,成功地拥立了尚在襁褓中的织田信忠的长子三法师(元服后称织田秀信)为织田家的继承人。然而,这一决策激怒了同样有资格继承织田家的柴田胜家,后者转而支持织田信长的第三个儿子织田信孝,与秀吉对立。这一对立最终导致了双方之间的直接冲突。在1583年,双方的矛盾达到了顶点,秀吉首先迫使信孝投降,接着与柴田胜家在贱岳进行了一场决定性的战役。尽管起初柴田胜家占据优势,但秀吉亲自率军冲锋前线,扭转了战局。最终,秀吉取得了胜利,迫使柴田胜家自焚身亡。织田信孝随后也被逼切腹自杀,而丹羽长秀和池田恒兴则归服于秀吉,至此,织田家内部反对秀吉的势力基本被平定。在击败了柴田胜家之后,秀吉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天正十一年(1583年),秀吉在石山本愿寺的旧址上建造了大阪城。这座城堡因其规模宏大而被誉为“战国无双之城”,尽管它在防御上也有一些弱点,但在后来的大阪冬之阵中,真田信繁对其进行了加固。遗憾的是,大阪城在庆长二十年(1615年)被德川军烧毁,现今所见的大阪城天守则是20世纪初重建的结果。天正十二年(1584年),秀吉再次面临挑战,这一次是由织田信长的次子织田信雄联合德川家康发起的反抗。双方在小牧山和长久手一带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史称“小牧·长久手之战”。在战斗初期,秀吉虽然拥有兵力优势,但未能迅速取胜。为了打破僵局,秀吉派遣池田恒兴等部队偷袭德川家康的领地三河国,然而,这支偷袭部队在途中遭到了德川军的伏击,池田恒兴以及森长可等将领战死。面对战况不利的局面,秀吉展现了其出色的外交才能,成功说服了织田信雄倒戈,这迫使德川家康不得不撤军。最终,德川家康与秀吉达成了和平协议,并且家康还将自己的次子德川秀康作为人质送往秀吉处,以此表明诚意。七、统一日本小牧·长久手之战之后,羽柴秀吉(此时已改名为丰臣秀吉)意识到了平定东国的重要性,并开始着手统一全国的计划。天正十二年(1584年)十一月,秀吉升任从三位·权大纳言,这标志着他正式踏上了公卿之路。紧接着,在天正十三年(1585年)三月,秀吉被任命为正二位·内大臣。这一系列的升迁,不仅提高了秀吉的社会地位,也进一步巩固了他在政治上的影响力。在统一全国的过程中,秀吉采取了一系列军事和政治行动。首先,他派遣弟弟丰臣秀长和小早川隆景等将领进攻刚刚统一四国的长宗我部氏。利用兵力优势,秀吉迫使长宗我部氏投降,仅保留了土佐一国的领地。与此同时,秀吉还派遣藤堂高虎的部队平定了杂贺众,并处死了其首领铃木重意。此外,秀吉还派兵攻打越中国的佐佐成政,最终迫使佐佐成政不战而降。同年七月十一日,秀吉利用摄家之间围绕关白职位的争执,成功就任从一位·关白。这一职位不仅是当时最高级别的贵族职位,也象征着秀吉在朝廷中的权威达到了顶峰。在获得关白职位后,秀吉进一步加强了对日本各地的控制。天正十四年(1586年)九月九日,秀吉被正亲町天皇赐予新的氏名“丰臣”,成为继“藤原氏”、“源氏”、“平氏”、“橘氏”之后的第五大氏。同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秀吉就任太政大臣,进一步巩固了其在政治上的地位。为了加强与德川家康的关系,秀吉将妹妹朝日姬嫁与家康,并将自己的母亲大政所送回家康处作为人质,从而确保了德川家康的忠诚。天正十五年(1587年),九州大名大友宗麟请求秀吉支援,秀吉随即派遣丰臣秀长率领大军进攻岛津氏。通过一系列战役,岛津氏最终被降服,并被分配到萨摩和大隅两国。同年,秀吉颁布了禁止基督教传播的法令,开启了日本的禁教锁国政策。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秀吉在天正十六年(1588年)实行了“刀狩令”,收缴民间武器,实施兵农分离,这一政策有效地加强了对武士阶层的控制。从天正十七年(1589年)到天正十八年(1590年),秀吉发动了小田原之战,最终消灭了后北条氏,基本上实现了日本的统一。,!在小田原之战中,秀吉率二十万大军进攻后北条氏,攻陷了北条氏的多个支城,并逐渐逼近小田原城。最终,北条氏政、北条氏直父子开城投降。战后,秀吉重新划分了各大名的领土,进一步巩固了自己在日本的统治地位。天正十九年(1591年),秀吉将关白之位让给外甥丰臣秀次,并自称为太阁。同年,他还发动了平定九户政实之乱的战役,派遣了蒲生氏乡、浅野长政及石田三成联同东北地方的大名平定了叛乱。此外,秀吉还命令茶人千利休切腹自尽,但具体原因至今仍不明朗。八、征伐朝鲜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后,国家迎来了相对和平的时期。然而,秀吉并不满足于现状,他怀有一个更大的梦想——建立一个亚洲大帝国。他的目标首先是征服朝鲜,进而征服中国,最终征服印度。这一野心在文禄元年(1592年)付诸实践,秀吉派遣14万大军征伐朝鲜,其中以西日本诸大名为主,由宇喜多秀家担任元帅,小西行长和加藤清正为先锋,九鬼嘉隆为水军指挥官,共出动步兵14万,水军8250人,战舰700余艘。战争初期,日军凭借其丰富的作战经验和先进的火枪技术,迅速攻占了朝鲜的多个重要城市。1592年4月,日军在釜山、庆州一线登陆,拉开了侵略朝鲜的序幕。日军的攻势异常猛烈,以极快的速度攻占了朝鲜王京汉城和平壤,随后迅速推进至朝鲜北部,直逼明朝边境。朝鲜国王李昖见势不妙,立即向明朝求援。面对朝鲜的紧急求援,明神宗决定出兵援助。1592年12月26日,明朝派遣辽东总兵李如松为提督,兵部右侍郎宋应昌为经略,率兵四万余人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抗击日军。明军与朝鲜军队联手,对日军展开了反击。1593年1月,明军在李如松的指挥下,成功收复了平壤。这场战役中,明军的火器和骑兵发挥了重要作用,日军的攻势受到严重阻碍。平壤之战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朝鲜和明朝的士气,也迫使秀吉不得不重新考虑其战略。在平壤之战后,丰臣秀吉意识到短期内无法实现征服朝鲜的目标,遂与明朝展开和谈。和谈过程中,秀吉提出了一系列夸张的要求,包括迁都北京、将北京周边10“国”之地献为御用,赐公卿以俸禄,赐其部下以10倍于原有领地,甚至任命丰臣秀次为大唐(中国)关白,日本关白由羽柴秀秋或宇喜多秀家担任,朝鲜则交给羽柴秀胜或宇喜多秀家统治。这些要求显然过于苛刻,最终未能得到明朝的接受。尽管第一次入侵未能实现其目标,秀吉并未放弃。文禄四年(1595年),他再次策划了第二次入侵朝鲜的行动。然而,此时的秀吉已经年迈多病,加之国内局势不稳,第二次入侵同样未能取得显着成果。1598年,丰臣秀吉病逝,日军在朝鲜的战事也逐渐偃旗息鼓。在征伐朝鲜的过程中,丰臣秀吉的国内政治局势也开始动荡。文禄四年(1595年),秀吉将丰臣秀次流放到高野山,并最终赐死。丰臣秀次的支持者,如前野长康等人,也被迫切腹自尽。这一系列行动的原因复杂,一方面可能是为了消除潜在的政敌,另一方面则是为了确保年幼的次子丰臣秀赖能够顺利继承家业。九、晚年庆长三年(1598年)8月18日,丰臣秀吉因病在伏见城逝世。临终前,秀吉深知自己的幼子丰臣秀赖(とよとみひでより)尚未成年,无法独自承担治理国家的重任,因此他精心安排了五大老辅佐秀赖,以确保丰臣政权能够延续。这五大老分别是德川家康、前田利家、宇喜多秀家、毛利辉元和上杉景胜。秀吉的这一安排旨在通过合议制度来平衡各方势力,尤其是抑制德川家康的崛起,以维护丰臣家的统治地位。秀吉去世后,五大老和五奉行(石田三成、增田长盛、前田玄以、长束正家和浅野长政)迅速行动,确保国内局势的稳定。特别是石田三成,作为五奉行之首,负责处理秀吉去世后的各项事务。为了防止消息泄露引发混乱,石田三成和其他奉行们隐瞒了秀吉的死讯,继续指挥入侵朝鲜的日军与明朝议和,并逐步撤军。这场战争对日本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不仅削弱了丰臣家的实力,还为德川家康的崛起埋下了伏笔。尽管秀吉在临终前做了周密的安排,但五大老之间的权力平衡很快被打破。德川家康在五大老中最具影响力,他的势力逐渐增强,开始与其他四位老臣产生分歧。前田利家作为秀吉的忠实支持者,原本是制衡德川家康的关键人物,但他在庆长四年(1599年)去世,使得德川家康的势力更加无人能制。随着前田利家的去世,丰臣家内部的权力斗争变得更加激烈。石田三成作为五奉行之首,开始与德川家康对立,双方各自笼络势力。石田三成主张维护丰臣家的统治,而德川家康则希望掌握更多权力。这种对立最终导致了两大阵营的形成:东军以德川家康为首,西军以毛利辉元为首。庆长五年(1600年),两军在关原展开了一场决定性的战役,史称关原合战。在这场战役中,德川家康的东军凭借精良的准备和战略优势,最终击败了毛利辉元的西军。关原合战的胜利不仅巩固了德川家康的地位,也为他后来建立江户幕府奠定了基础。关原合战后,德川家康的势力达到了顶峰。庆长八年(1603年),德川家康被任命为征夷大将军,正式建立了江户幕府。这一任命标志着丰臣家的统治正式结束,德川家康成为日本新的统治者。丰臣家的势力逐渐衰落,最终在庆长十九年(1614年)至庆长二十年(1615年)的大坂冬之阵和大坂夏之阵中被彻底消灭。这两场战役中,德川家康的军队彻底摧毁了丰臣家的最后抵抗,丰臣秀赖自杀,丰臣家彻底灭亡。:()古代历史着名人物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