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了?“沈阁老冷笑一声,”你以为陶家这是在示弱?“他端起茶盏,目光深远,”陶之翰此来,不过是在告诉我们,陶家虽然愿意给个面子,但也不是任人拿捏的。“
沈夫人脸色一变,”这。。。“
”所以,“沈阁老放下茶盏,声音低沉,”这事到此为止。“
陶之翰走出沈府,秋日的阳光已经西斜。他站在街角,望着远处的夕阳,眼中闪过一丝复杂。
陶之翰回到公府时,堂弟陶书珠正耷拉着脑袋坐在正堂。他身上青一块紫一块,嘴角还有些淤青,倒也算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怎么样?“陶书珠迫不及待地站起身,随即又因牵动伤处而龇牙咧嘴。
”坐下。“杜歌雨放下手中的茶盏,语气里带着责备,”看看你这副样子,成何体统?“
陶书珠悻悻地坐回原位。陶之翰则恭敬地行了一礼:”是,祖母。沈铭无大碍,沈阁老也愿意给个台阶。“
”你且坐下。“杜歌雨示意他坐到一旁,目光转向陶书珠,”说说吧,接下来你想怎么处理?“
陶书珠抬起头,眼中闪着倔强的光:”孙儿喜欢春华姑娘,不许沈铭对她无礼!“
杜歌雨皱眉:”一个青楼女子,值得你如此?这要是传出去,岂不让人笑话?“
”春华姑娘与旁人不同!“陶书珠激动地站起身,旧事重提”她是被迫入青楼的,从未做过出格之事。她知书达理,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孙儿。。。孙儿愿娶她为妻!“
这话一出,连一向稳重的陶之翰也变了脸色。青楼女子能否从良自古便是个争议话题,更何况他们是公府的子弟。
杜歌雨沉默良久,手中的茶盏早已凉透。大堂里只剩下檀香袅袅升起的声响。
”让她明日来见我。“终于,杜歌雨开口道。
陶书珠一喜:”祖母答应了?“
”且先看看再说。“杜歌雨挥手让他退下,又唤住陶之翰,”之翰,你去查查这位春华的底细。“
陶之翰领命而去。他动用关系,很快就查明了春华的来历。这位姑娘原名杏春华,是前吏部侍郎杏瑞的独女。三年前杏瑞被判大狱,全家流放,杏春华不知用什么法子留在京城,最后流落青楼。
更有意思的是,她不但与陶书珠往来甚密,还结交了几位权贵子弟。但每次都能在危险边缘游走,始终保持清白之名。品香楼的老鸨对她也格外优待,从不强迫她接客。
陶之翰站在书房里,看着手中的密报陷入沉思。烛光在他清俊的面容上投下明暗不定的光影,衬得他的神色愈发深沉。
这样的女子,要么是真的冰清玉洁,要么就是个极擅长算计之人。若是后者,她接近之暄又有何目的?是为了攀上高门,还是另有隐情?
想到这里,陶之翰抬手揉了揉太阳穴。不管如何,为了堂弟,这件事他必须查个水落石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