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辙自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
原来早在当初程家给众人提供稠粥时,大家虽觉得不敢相信,但更多的却是高兴。
眉州老百姓可是知道的,自程老太爷死后,那程家就是见钱眼开的商户,要程家拿出几个子儿来做善事,可别杀了程浚的老子娘还要叫他难受。
可郊外的都是些流民,哪里知晓这些事?瞧见程家施粥,是一窝蜂蜂拥而上。
到了晚上,这些人就上吐下泻起来。
原来是如今米价贵,程家既想赚名声又舍不得花银子,所以买的都是些低价的陈米。
在程浚看来,这些流民都是贱民,连草皮都吃,吃点陈米怕什么?
但他不知道的,霉米吃了可是会死人的。
所以翌日一早程之才再想来粥棚作秀时,那些流民是纷涌而上,找他算账,若非有随从在,他的小命就要交代在这些流民手上。
其实就算没有这件事,苏辙想程之才的真面目很快也会暴露于众人跟前的。
他可是听元宝说起过,说程之才与人施粥时不小心碰到流民的碗或手,皆会下意识皱皱眉头。
一个人的言语能骗人。
一个人的行为能骗人。
但一个人的眼神却是骗不了人的。
暂不提程之才一事,苏辙足足在城郊忙到元宵节前一日这才作罢。
在元宵节这一日,苏辙与苏轼兄弟俩人见到了元宝的哥哥四鸭。
别看四鸭的名字取的潦草,但人却如元宝所言是个周全的性子,他一大早就跟在元宝身后进府一趟,郑重给苏辙磕了个头:“……我听元宝说起过您,若是没有您,我早就不在了,就连元宝,只怕也活不长的。”
“您的大恩大德,我们兄弟俩人定不会忘记。”
这话说完,他又拉着元宝一起给苏辙郑重磕了三个头。
苏辙见他言行有度,说起感激之言时是眼中含泪,只觉得这人也还不错。
苏轼也是这般觉得的
,开口便道:“那你可愿留在我身边当差?”
“这样你们兄弟俩人也有个伴。”
四鸭自是求之不得。
四鸭被改名为来福,与元宝一同在苏家当起差来。
当日下午,苏辙就陪着苏轼前去将抄好的书送给书商,苏轼手中的钱还没捂热乎呢,就还给了苏辙。
故而等着苏轼从书铺出来时,是一声接一声叹气。
苏辙见状,拍拍他的肩膀道:“六哥,你不是说小孩子不能老是叹气?这样显得老气横秋吗?”
“正月里都是在过年,你这样,不好!”
苏轼长长叹了一口气,无奈道:“我心里苦,不叹气实在难受!”
“就好像一个辛勤的农民辛辛苦苦在地里忙活了一年,最后的收成全交了租的感觉!”
苏辙觉得这话很是贴切,顿时哈哈大笑起来。
像这等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痛苦上的感受还真是不错了。
他再次拍了拍苏轼的肩膀道:“这样吧,六哥,今日我请你吃一个肉夹馍,再请你吃喝一碗羊肉汤,这样够意思了吧?”
苏轼顿时是眼前一亮,忙道:“太好了!”
“不过八郎,你要是再给我买两包糖霜玉蜂儿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