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凑小说

贴凑小说>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起点 > 第135章(第2页)

第135章(第2页)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做数据研究。

当事人都满不在意,讨论也就很快结束了,其他人也做起自己的事情。

张志强去了计算机实验室,针对梅森素数的研究发现,他可是出了不少力,未来梅森数科学实验室建立起来,他肯定会是个研究员,要很努力的参与到建设工作中。

颜静则是长期看不到人,她的研究已经进入到忙碌期,一直在实验室奔波着。

罗大勇还是那副老样子,喝上一口咖啡,对着一大堆复杂列式沉默着,偶尔看向窗外,一看就能持续二十分钟以上,仿佛已经陷入了人生哲学的思考。

朱萍也被带动的连续看了两个多小时的书,她还做了四页的笔记,等回过神自己都感觉不可思议。

“我竟然能这么努力?一个下午都在看书?”

然后她再抬起头,注意到罗大勇和王浩的状态,只能感慨高校教师真的是太卷了。

卷死个人!

已经卷到除了上课就是做研究的程度了。

朱萍都有一种被卷到窒息的感觉,她发现在办公室里根本没人说话,每个人都在努力的学习、做研究。

包括罗大勇、张志强、颜静,也包括天才到,一年就能完成她几辈子研究的王浩。

这种环境下还能怎么办?

继续看书吧!

朱萍只能苦着脸继续投入到书本中。

下午五点多,王浩没有继续看数据了,因为实验数据非常复杂,他忽然意识到一个问题。

自己看不如有人讲解……

自己看数据内容的效率实在太慢了,因为缺乏一些核心制造相关的基础知识,想要自己研究理解其中的内容,需要的时间会很长。

然后他果断的给彭辉打了个电话,约定周五会去一趟西京交通大学,了解一下他们的实验。

对面。

彭辉放下了电话,对史桂芳笑道,“我就说,钱不可能白花,王浩是真上心了,打电话过来说要来实验室参观。”

“我估计啊,他是对合金制造不了解,想弄懂一些问题。”

史桂芳听着点头道,“确实,我看东港大学的公告上都说了,王浩教授对材料学不了解,数据上报没看出问题就做了计算。”

彭辉道,“等他来了,好好招待一下,也带着他转转实验室,讲解一下实验。”

“他参与过东港大学的项目。我们也要表现的好一些,多展现一下研究的专业性,也让他见识一下,我们金属实验室的专业性、技术性!”

这叫不懂材料研究?我们算什么?

西京交通大学的金属实验室,全名是新金属材料技术实验室,评级是国家重点,研究方向偏重于稀有金属。

在金属材料制造方向上,也就是偏重于通过添加稀有元素的方式,使得金属材料的性能变得更加卓越。

虽然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定的很高端,但绝大部分时候都受限于经费问题,想要做相关领域的研究是很困难。

去年,金属实验室申请到了超抗压合金材料项目,一直到现在有一年半时间,就一直在做这个项目,申请到的经费也达到了材料基金的顶峰——

1200万。

国家科学基金的材料科学部,每年资助的项目数量控制在二十个之内,而每一个项目申请的预算最高为1500万。

绝大部分获得审批的材料项目,资助经费都不会超过1000万。

所以,能够申请到1200万的经费,可以说已经是国家基金项目资助的上限了。

但对比同类型的项目来说,1200万的经费都可以用可怜来形容,因为材料研究是非常耗费经费的,尤其是金属材料、合金材料,再牵扯到一些稀有金属的应用,研究过程中消耗的材料成本,就会是个令人咋舌的数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