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跃在小荧幕没有大火的主要演员大多是a级或b级,其它一些经常出现在电视剧里的配角,都算c级特约演员。
因为只是在小荧幕混的话,片酬收入很难达标,a级到s级是一个大槛,s级以后,一步一登天,就连张国荣的ss级,也是因为发唱片和跑商演收入达标才评定上的,光只是看出演电影和电视剧的片酬他都还没有达标。
底层则是从新人演员到特约演员这个大槛,只要成为了特约演员,每月就有两三千块底薪,随便演一演公司的电视剧什么的,月收入几千到一万就一点都不难,毕竟有时薪不低于二十块的保障在,这个收入在港岛过上小康生活是没问题的。
当然特约演员和b级以上的演员差别也很大,因为到了b级,就会配经济人,配了经济人,就会给你不断的拉演出资源,只要有工开,每个月挣一两万是少的,几万块也有可能。
这个消息一旦公布出去,艺员部的艺人们只怕要开心的开香槟庆祝。
而改革是全方位的,所有进入服化道部门的工作人员跟公司签订统一的保底加提成的劳动合同,底薪一千块,按工时结算工资,时薪不低于十块。
也就是说,这些人像以前一样,一天开八个小时,会有八十块以上的计时薪酬,如果每天工作八小时不休息的话,加上底薪,月收入可以达到三千四,比之前的工资高了好几百块。
当然,没有工开的话,他们的情况比之前也会差一点点,可要是加班的话,收入也可能去到四五千。
当然,在签订这些合约之前,邵氏对于人员会进行一些考核筛选,精简掉至少两成不必要的人员,让在职人员有更多工资做,拿更高的薪酬。
<divclass='gad2'> 影城的经营,则是统一放租模式,不管是邵氏投拍的,还是其它任何电影公司和个人投拍的,只要用片场拍戏就要交场地租金,明码标价。
而且要用邵氏的服化道,也可以找服化道部门下订单购买服务,一样的明码标价。
等于是每个部分都要盈利,每个部门都要赚钱,不养闲人,不搞一些乱七八遭算不清楚的糊涂账。
就比如邵维杰之前拍赌神时,除了买胶片钱,就没有用任何现金。
因为他都可以来邵氏的片场免费用,费用都被服化道部门和影城给统筹掉了。
以后他就不能这么干了,他去服化道部门做服化道得出钱,租片场得出钱,请演员得出钱,所有环节,成本都是一目了然的,需要现金开道才能做事。
这样才能保证所有股东的利益不受损,也是为什么股东开了一次会议就通过了邵维杰全部改革方案的原因。
唯一有情绪的可能就是那些老导演,老编剧,以及他们带的剧组团队,那是真真实实没有成品就没有钱,邵氏以后只认片,不认人。
要么你拿拍好的电影来上映,我给你分票房,要么你拿写好的剧本来,我给你投资,上映完了之后再分票房。
如果你没有好的电影和剧本,你别来找我开工资,讨饭的绕路。
当然,邵氏也不是一棍子全部打死他们,以后定期在内部进行项目招标,电视剧和电影都有,他们如果觉得自己的团队能在成本范围内将公司要的电影和电视剧按要求拍出来,可以来接单。
第一个接单导演就是李汉翔,邵维杰编剧的系列电影《开心鬼》,作为第一部打开局面的喜剧鬼片,邵氏的招标价格是两百万,这在81年已经算的上是大制作了。
李汉翔跟公司签订合同的当天,就拿到了剧本和两百万拨款,公司的艺人随便他跳,片酬他自己跟公司的艺人经纪部谈。
结果,他选择了最便宜的新人演员,培训班的三朵小花刘佳玲,曾华倩,蓝洁莹,她们正好都是十几岁,与剧本中的青春少女人物相符。
男主角朱秀才他直接选了梁超伟。
四个人每个人片酬才一万块而已,而且拍摄时间只需要一个多月。
很多导演一看,这把李汉翔要赚大,四万块片酬搞定了男女主角,还有一百九十六万用于制作。
根本不可能花完,按照场景将全片拍摄出来,他最多也就用掉一百来万而已,剩下的几十万就是他和团队赚的了。
于是,那些手头没有项目的导演们纷纷问公司还有没有剧本要投拍,他们都想接拍,但却都被告知没有。
想要剧本,你自己去找公司那些电影或者电视剧编剧去买去,去外面买也可以,只要能够通过影视部经理邵维杰的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