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附议。”
“臣,附议。”
·······
大家都不是傻子,惯会察言观色,见有人领头,其他大臣也都纷纷附和。
相比于其他将领,他们更相信贾琮的战力,以及能力,这是一个能创造奇迹的小家伙,也是一个从无败绩的常胜将军,无敌悍将。
况且,那还是陛下的意思。
贾琮闻言,微微叹息了一声,该来的,还是来了。
有这么多人举荐,无论如何也无法推脱的,能够等到自己完成大婚,也算是够意思了。
听到大臣们的附和之声,隆庆帝脸上一喜,看来大家的眼睛都是雪亮的。
隆庆帝看向贾琮,问道:“宁国公,你可愿意为朕,领兵平叛。”
贾琮出列,义正言辞的道:“臣是陛下的臣子,大楚的将军,为国家效力,为陛下尽忠,那是臣的职责,只要陛下需要,臣赴汤蹈火,马革裹尸,亦在所不辞。”
此言一出,隆庆帝顿时大喜,还是那个自己认识的贾琮。
“好,宁国公忠君爱国,朕心甚慰,有爱卿出马,平定叛匪,指日可待,朕无忧咦。”
众大臣闻言,也是纷纷侧目,有人觉得贾琮此人高风亮节,忠君爱国,乃是世人楷模。也有人认为,贾琮熘须拍马,讨好皇上,乃是个谄媚小人。
林如海微微摇头苦笑,他知道贾琮的性子,也知道今天的场面他无法拒绝,他虽然知道贾琮的能力,可是心中还是有些担心。
这才刚成亲不久,就要带兵出征,玉儿估计也会担心的吧。
首辅胡庸道:“宁国公,你可有把握平定陕西的叛乱?”
贾琮拱手道:“胡大人,战场之上兵凶战危,瞬息万变,何况那些叛匪,经过一年多的持续作战,已经磨练成了一支精锐之师,战力彪悍。
我们调集的士兵,几乎全都是没有上过战场,没有见过血的士兵,这两相比较,差距太大,一旦遇上,几乎没有胜利的可能,只能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以奇胜之。
据我了解,叛军人数已经超过了二十万,榆林那边也撑不了多久,若是没有精兵在手,我也没有必胜的把握,只能到了陕西再做计较。”
隆庆帝闻言,恍然大悟。
怪不得自己的军队被打的节节败退,那些叛匪经历了数次大战,大浪淘沙,那些弱者都被残酷的淘汰了,剩下的全都是强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而且数量还如此之多,想想当真是恐怖,若是再不剿灭,真就成一大祸害了。
这一刻,隆庆帝对贾琮,居然也没有那么自信了。
隆庆帝开口道:“贾爱卿,不知道你需要多少兵马,可还有其他要求?可一并提出来。”
贾琮沉吟片刻,郑重的道:“臣最少需要十万人马,最好有一支万人的骑兵,臣还需要大量的火药,最少需要五万斤,还有火炮一百门,以及充足的弹药。
有了这些东西,会提升三成胜算,当有一战之力。另外,还请陛下下旨,让潼关守将,死守潼关,另外派出援军,前往支援,防止潼关落入叛军手中。”
李广路沉声道:“陛下,宁国公说的有理,一旦潼关丢失,中原危矣。”
此话一出,隆庆帝脸色大变,内阁诸臣和六部堂官也是纷纷色变。
隆庆帝略一沉吟,便点头应允。
“朕,准了。从京营中抽调先锋营,振武营,扬威营,共三万人马,既然你要了那么多火药,再将神机营也给你,你再从禁军中抽点一万人马,随你出征。
剩余的人马,从山东大营抽调三万兵马,从河南大营抽调一万兵马,从太原再抽调一万兵马,合计十万兵马。其他物资也会给你调配齐全,可还有什么要求?”
贾琮想了想道:“陛下,整个陕西都已经沦陷了,臣需要一步一步的打过去,可是打下的地盘,那上面的灾民需要赈济,若是不管不顾,前面打,后面反,这什么时候是个头,总不能将他们全杀了吧。”
隆庆帝皱了皱眉头,这确实是个难题,不能不管,总不能真如贾琮说的,全杀了吧?那自己可就成了人人唾弃的暴君了。
看了下面的众臣一眼,问道:“诸位爱卿,你们对此可有什么好主意,好方法,不妨说出来,让大家也听听。”
次辅杨怀出列道:“陛下,如今十余万大军云集,可派一内阁官员前往坐镇,负责大军粮草后勤,为大军筹措、分发粮草,也可代朝廷安抚、赈济灾民,此可谓是一举两得。”
喜欢红楼天骄()红楼天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