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早在几年前,华国就已经有技术人员开始研究化肥了。
不过华国机械的铸铁能力较弱,所以用铸铁打造的大型合成塔无法制造。
可是国外那时候已经能制造出直径达2米大型塔,而我国只能造400毫米,相差甚大。
所以,当时主要的机械设备以小型为主。
合成氨生产则需要大型的效率高、能耗低的设备。
其中还要用耐压的钢材,而我国当时并不具备这样的机械化条件,耐高压的钢材数量也十分有限。
不过有一家化工厂的技术人员另辟蹊径,他利用石灰窖气和氨反应制作出了碳酸氢铵。
虽然其产能远远无法满足我国农业的发展需求,但是这个实验的成功却表明生产碳酸氢铵可能是一条现实可行的路子。
不过其他的技术人员并不放弃生产碳铵、硫铵、尿素、氯化铵几种主要的氮肥。
可惜,结果不尽人意。
他们发现以目前我国的制作条件和制作工艺来说,唯有生产碳酸氢铵才是最符合我国当下国情。
而且各个实验表明,碳酸氢铵也具有较好的肥效。
因为碳铵是生产过程工艺最简单也最容易操作的氮肥品类,只需要煤和水两种原料。
领导们提出在中国大力发展碳酸氢铵,并在全国选择了第一批试产单位。
由此,生产设备相对简单的碳铵顺势而生,并成了中国特有的一个氮肥品种。
报纸上表面,到了1964年的时候,华国生产氮肥厂家发展到差不多有五十家左右。
(注: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只是生产能力还是供不应求,每年成氨生产能力差不多只有九万吨。
九万吨,跟四十万吨相差实在是太远。
如果俞安安要想从化肥入手研究的话,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如何提高化肥的年产量。
要么就是另辟蹊径,重新研究出一种高产量的化肥。
有了研究方向,俞安安打算找实验室购买一批新的实验器材。
毕竟她一周只去县里一次,实在不方便她的研究。
要是在家里有一套实验器材,以后做不管做什么实验就更加方便了。
只是实验室里的实验器材价格肯定不便宜,她家里所有的钱加起来不过百,要想买器材简直是异想天开。
俞安安想了想,只能把主意打到空间里种的那几颗人参上。
不知道一颗百年人参够不够买一套器材,要不是不够,她还有。
俞安安有了决定,打算明天自己一个人去一趟山里,总得给人参过条明路。
第二天,俞安安好说歹说才让俞婆子同意她一个人出门去山脚下挖野菜。
当然,这只是俞安安找到借口。
俞安安也不是故意撒谎,她要是敢跟俞婆子说自己要山上找人参,估计连门都别想出。
出门前,俞婆子弯下老腰,在小孙女面前故意绷着张老脸叮嘱。
“安安,你一定不能去山上知道吗!山里有老虎还有狼,他们都会吃人的。”
“你就在山脚下随便挖点野菜就行了,要是太阳出来了记得回家,别把自己晒着了。”俞婆子不放心的交代着。
俞安安乖巧的点头,“奶奶,我知道了,你放心,安安一定不会去上山的。”
“好好好,乖孩子,你要是能捡到蘑菇,奶晚上给你做小鸡炖蘑菇。”
正好安安昨天打回来的野鸡还有一只养在笼子里。
俞安安跟俞婆子打完招呼背上背篓就出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