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凑小说

贴凑小说>我在大明养生百年最新章节 > 第23章 读书人的事你少打听(第2页)

第23章 读书人的事你少打听(第2页)

番薯,多产,易种,而且就在南洋。

这个东西十分重要,后世的康乾盛世,有很大一部分,仰赖于红薯和玉米进入中国后老百姓能吃饱饭了。红薯便于种植,又随处可种,再到清朝引进了土豆,也就是洋芋之后,老百姓们就有了更多的食物选择,迎来了人口大爆发。

现在大明的百姓能吃点什么呢?

贫民只能啃点萝卜,青菜,五谷有,但是并不能敞开肚皮吃饱。

因为精粮难得。

朱雄英抬起头来,眸子闪烁:“回去就把番薯这东西的重要性写出来,交给皇爷爷,让他安排人去找,另外就是安南的稻种。”

元朝末年,大明之所以灾祸四起,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

蒙元这些黄金家族后裔们,脑子不知道是怎么想的,觉得良田拿来种地着实是浪费,把土地全部荒废了,弄去养马,养牛,养羊,老百姓吃不饱,能不出事么?

他们甚至还建议把汉人都杀光,因为汉人占据了太多的地,放牛养马又不如蒙古老牧民娴熟,而且汉人的命贱,也不如牛马珍贵。要不是当时忽必烈是一世雄主,而且高度汉化的前辽耶律丞相深知农业的重要性,再加上蒙元后面几代的国主发现少了汉人种地,粮食不够吃,再加上色目人发现做生意人太少不好卖,可能还真被他们这么玩儿了……

譬如江淮,此地宋时良田阡陌纵横,沃野成片。

到了元末……

牛马成群,并怡然自乐。

大量的土地被圈禁去养马养牛,导致很多老百姓没有地种粮食,持续了几十年时间,稻谷,稻种也蜕变厉害,种植稻谷,需要一代一代的挑选良种培育,大明如今的稻种因为前元不重视农业,粮食产量并不高。

“我虽然没有袁爷爷的恒心和毅力,但是我可以给皇爷爷讲明白这个重要性。”

朱雄英又在自己小本本上记下了一桩要紧的事。

他左看右看,也看到了正在皇田中耕作的马皇后,她正带着一批宫女和几个妃嫔,在田间锄草,这个时代的菜圃,因为没有除草剂,田间时常会冒出杂草,需要勤加耕种,不然要不了几天,菜地中的菜就会和杂草混为一块。

而且每日勤加耕种,产量也并没有多少,在温饱线以下……

皇宫中的皇田都如此,可想而知底层老百姓有多艰难。

朱雄英正准备过去喊叫皇奶奶,谁料却看到一团圆滚滚的小可爱,穿着华服,正在菜地边的田埂上追逐狗子,此子极为顽皮,将那狗子狗尾抓住,嬉笑拉扯,狗子露出颇为不耐地表情,却又不敢做甚。

三五子,狗都嫌。

“嗯?朱允炆?”

朱雄英皱了皱眉。

再一看去,果然,太子妃吕氏也正在马皇后身侧,还有郭惠妃等人都在劳作。尤其是太子妃吕氏,穿着朴素的衣衫,和马皇后一道在地里摘菜,丝毫没有一国太子妃的模样,若非是她皮肤白皙,和常年劳作的农妇有区别,真看不出来是太子妃。

后世在朱雄英和朱标都死后,为什么是老二朱允炆继承大统?

其实很简单,朱允炆被调教的很好,尊师重道,而且他极为好学,对读书人也几乎言听计从,国子监那帮江南文党,还有浙东四贤的弟子,都很喜欢这位“听话”的太孙。

没办法,皇爷爷朱元璋实在是太猛,杀的文武官员都怕了。

他们都不想新的接班人,是个喜怒无常,且城府深沉,动辄就制造大案打击朋党的君王。所以他们也尽力给朱元璋面前帮朱允炆造势,说他好话。

不过,老二呀,你是真不行呀。你上台之后的“建文新政”,简直是被文人忽悠瘸了,把皇爷爷的很多政策给改了,还学习弱宋,自废武功,撤了辽东和陕西许多卫所,收缩战线。

原因是,辽东卫所耗费钱粮,江南百姓疲敝难堪。

问题是,疲敝不堪的不是江南的百姓,江南的百姓哪儿有钱粮交税?税都出在这帮江南文党身上,你辽东打北元,关我们江南乡绅鸟事,我们凭什么多交税?

此等暴政,必须解除!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