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儿婿……”
从除夕以后,冷峯就没有新消息传过来。
别冬知道他已经正式开始驻地艺术创作,后面过了很久,有一天深夜里他突然收到冷峯发来的一条消息,是一句诗:“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老婆,别忘了我。”
到第二天早上别冬才看到,他去搜了下才知道出自哪里,说的是什么,这两句诗很重,只要我活着就一定会回来,即便不幸死了,也会一直思念你。
别冬查到这诗的作者叫苏武,年轻的时候是汉武帝的中郎将。公元前100年(天汉元年),匈奴向大汉示好,放回曾经扣留的汉朝使节,于是汉武帝便派了苏武率使团出使匈奴,送还被汉朝扣留的匈奴使者。临行前夕,苏武辞别爱妻,依依不舍,伤感地写下了这一首诗,结果这一去果然难再回,北海牧羊十九年,再回到故土时已经鬓发皆白。
别冬仰头想,若此时是战争年代,他们这样两相分离,也许真的就是一辈子的事,去时杨柳青青,待到再重逢,双方怕都已经是白胡子老头,不知怎么别冬想着那场面,有点心酸又有点好笑。
等到他和冷峯白胡子对白胡子,冷峯还会那么肉麻地叫他,“老婆,你有没有忘记我”吗?
这时再看冷峯这“立重誓”一样的留言,别冬从心底觉得了一份郑重的可爱。
梨津的日子平淡而规律,入春以后,“旧山”的经营上了正轨,虽然比不上冬天的旺季鼎盛期,但从节后一直到雨季前都有生意做,而且客栈体量小,被别冬经营得日日客满,日子过得很充实。
已经是小老板了,他发现自己还跟以前一样喜欢算账,算每个月的支出和进账,那只破破烂烂的皮袋子还在,已经完全用不了了,但别冬带着它,像是记得自己的来路和最落魄的时光。
这间小客栈赚不了大钱,但能让别冬的日子过得很舒服,然而他不是个容易满足的人,客栈刚上正轨,他已经在开始琢磨下一步要怎么做。
转眼已是四月初,他们已经分开了三个多月。
清明节到了,古城街上多了很多卖祭祀用品的小摊,别冬突然想回家一趟。
突然觉得,那两座孤零零埋在深山里的坟墓有些孤单,当年他跟他们说“也许不会再回来了”,但事到如今,他想回去亲口告诉他们,我过得很好,你们别担心,我还找到了喜欢的人。
客栈的事情不多,他拜托司放和小唐帮他照看,在网上订了回北方的机票。
来的时候坐了两天两夜的绿皮火车,而回去的航班只花了不到四个小时就降落在省城机场,别冬转了一趟高铁,跟着坐大巴到县城,他没在县城停留,直接转了小巴到村里。
他在雪湖村长到13岁,进村的时候遇见一些族人,有些面孔他还记得起来名字,但别人已经不记得他了,看着他的眼神欲言又止,像是觉得他很像一个人,却又怀疑是自己看走眼了,别冬知道自己跟13岁的时候已经变了样子,现在看起来更像一个外乡人。
四月的森林仍然在下雪,别冬的记忆中,这里的雪会一直下到五月中,而后是短暂的春夏,从九月中开始又是周而复始的雪季。
这里还留着一套父亲的小木屋,年久失修,几乎已经不能住人了,他穿得很厚,推开木屋的院门,站在走廊下试着推了推木头做的廊柱和墙面,是结实的,这屋子是父亲结婚那一年亲手盖起来的,别冬相信父亲的手艺。
柴房里还有斧头,拎起来去四周转了转,回来时带了几捆柴火,房间里有可以生火的炕,别冬不知道烟囱是不是通的,他试着少少丢了几块柴火进去,点燃后等了一会,发现烟是顺着烟道向上的,并没堵住,于是放心添加了更多柴火,玻璃窗户碎了一扇,他找出旧挂历简单钉了上去挡住风,屋子里很快热了起来。
又打来了一桶井水,别冬脱了羽绒服,在屋子里找出破旧的抹布开始干活,仔仔细细把炕沿和桌椅板凳和还完好的窗户都擦干净,又扫了地,然后坐在热气腾腾的炕头,打量这破败却熟悉的“家”。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他决定在这里住几晚。
吃的东西跟喝的水他带了一些在包里,可以把今晚对付过去,明天白天再去想办法。
电闸和电源早已经断了,别冬也没打算去重新接上,他在衣柜的抽屉里找到几支蜡烛,这些东西在以前都是常备品,别冬还记得。
在旧衣柜里翻找的时候,无意中找到一个令他意外的东西,是一对戒指。
那一对灰扑扑的黄金戒指躺在衣柜中间的小抽屉角落里,别冬一眼就认出来,这是父母的结婚对戒,父亲去世下葬的时候,母亲把这枚戒指留了下来,做成项链套在了自己脖子上,然而等到改嫁,这两枚戒指却突然消失了。
别冬一直不知道这对戒指去了哪里,直到此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