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清逵不想和李河去解释,只是高声表达自己的观点:“下官赞同彭大人的决议,让大军缓一缓,开垦屯田,先把收复的失地稳定下来,多建立军堡。”
“河套地区稳下来,咱们就有了广阔的养马基地,不出两三年,就能组建一支几十万人的纯骑兵大军。那个时候,天下哪里都去的,区区一个鞑靼部落到时只有两条路,要么死,要么跑。”
“不必要急于这一时。”
刘清逵声音不太大,但说的掷地有声。
“李河好像说的有道理呢,你看啊,现在正是声威正隆的时候,战机稍瞬即逝,停下来开垦屯田这有些不合理啊,当务之急是要尽可能的把小王子给收拾掉。”
“屯田什么时候都可以屯,也不急于这一时。让小王子跑了,下次还能有这样好的机会吗?”
“官军有强兵,有利刃,有坚甲,灭亡蒙古鞑靼指日可待。”
“就是啊,今时不同往日,真正的兵强马壮,先灭了再说。”
“我怎么觉得彭大人,刘清逵说的有理呢。先立于不败之地,然后再想办法对付小王子。”
“他们都是骑兵,想跑,咱们的骑兵人数不够,上去估计是送人头的,得不偿失。”
“我觉得现在粮草够,那就今年先打,一边打,一边建城稳固收回的地方。”
“还是先屯田好,宣府几年就开垦了百万亩出来,现在那边完全都不需要朝廷另外拨运粮草过去,还有余粮支援一些给大同镇那边,这算起来可省了不知道多少损耗。”
河套一直都是塞上江南,只要开垦出来,百万顷地都有,水利也方便,到时不知道要养活多少人,整个西北都能受其恩惠。”
“。。。。。。。。。。”
奉天殿里众多官员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比早上的菜市场都还要热闹三分,好长时间没有大事讨论,人都闲出病来。
现在有现成的话题,那还不引经据典,高谈阔论一番。
杨廷和见实在吵的不像样子,就散了朝会。
大事不可谋与众人,七嘴八舌,人人都有自己的一颗私心,说是各抒己见,其中掺杂的各种算计不为人知而已。
兵部尚书王守仁一个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模样任由大臣分了2派在那儿争论,都督府英国公张仑也是云淡风轻的看着朝臣议论。
杨廷和内心有无数疑问浮现,这2个人都不动声色,镇定无比。
大军具体需要怎么做,他们的意见只能做参考。
皇帝不在京城,所有事情他这个内阁首辅有最终的决定权。
可这边关用兵一事,他一向很少插手,不发表意见,也不能插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