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夏王羿行走在夏都的街巷间,铃木友纪在惊叹奇特仙术文明之余,感受到的矛盾感也在愈发强烈,并非人人平等,而是给予超高国民待遇之后,仍严格划分三六九等,夏都的科技水平大致是异闻带内独一档。
异闻带内理论上夏都的科技水平不说普及,给予半数国民享用理论上应当可行。可就像冀国的工坊制作给流放之民的面食里要特别掺杂碎砂降低面粉精度,当前所见的玄幻之街景仅限于异闻带内“最强”的城市可以使用。其他大型城市为另一档次,小城市则再降一档……直至边陲地区的流放之民生活在最低档次。没有抱怨的资格,因为荒野上横行的魔兽就能够轻松屠灭小山村,异闻带内至少这些最低档次流放之民村落能保障基础生存权利。
可以获得更多,但都要凭实力说话,站在“强者”的席位,对应才能享用高档次的文明恩惠。
铃木友纪感受到了如海一般的冷酷的“宽容”,也感受到了如山一般威严的“神制”。这里的人依旧是人,活得更为纯粹,也有自我,但铃木友纪觉得这样的文明下定义的“人”目的性过于单一直白,或许存在着隐患。她不是专业的社会学家,无法通过所见的积累,一针见血点破,只是感觉不妥。
另一方面自己的从者现在无法回应自己,大概是被同行的“盟友”仙人太公望干涉了,具体情况不明,看向自己的令咒,铃木友纪不清楚使用令咒强令Berserker白起的可行率,况且明目张胆召唤来白起,夏王羿肯定视作宣战,当前胜算多少铃木友纪看得出。
从容扮演当地导游角色的夏王羿正是对自己的实力绝对自信,因此放任铃木友纪反复尝试联系从者的行为,他甚至期待铃木友纪最后的反抗快点,如他告知那样,临近圣皇太一苏醒的时间了。
“说起来,你们不建造圣皇太一的专供庙宇吗?”按铃木友纪在迦勒底的学习,各古老文明不论希腊、埃及都会专门建造主神或重要神明的专供神殿庙宇,以示当地虔诚信仰。异闻带的中国夏朝,仙界宛如敌人,当地守护神又在神战中全数陨落了,作为胜者与异闻带建立者的圣皇太一类似后世那种唯一神概念,即便如此在夏都随处可见供奉不同自然神的神像器皿。
“这正是圣皇陛下的‘宽容’体现,祂只代表至高、天、极星等最高概念,允许过去的信仰照旧存在,甚至圣皇陛下也不强求我们增添供奉。但蒙受圣皇恩典的万民又怎会分不清事理,我们自然而然地在所有祭祀中供奉圣皇陛下,不过神像之类不允许……”夏王羿阐述他认知里如同常识的事实,但今日经铃木友纪一提,他隐约也觉得圣皇作为上古早已存在的至高神明,习俗是跟其他神明差别很大。
据夏王羿所学的上古文献,神明间存在权柄兼并和彼此吞没取代之类的特殊情况,例如一个部落的风雨之神同时也是另一部落的雷暴大仙,这种秘密自然只存在稀罕的文献中不会传播民众。圣皇太一只占据最高的概念不向下兼并侵占,还禁止民众对祂神像供奉的确很特别。
不过夏王羿一直没思考过这方面的问题,如今被铃木友纪提醒仍是一想即忘,冥冥之中全异闻带的人都不被允许思考这类问题。
“神像?”铃木友纪粗略扫视街边供人参拜的自然神像,也没深究这个问题,不过她发觉无论哪个神像都造得没有人形,或有人形却长着兽脸。
“其实按历法,今天本是庆祝丰收的日子,原本就会举办盛大的祭祀仪式,正好本王大胜而归,是喜上加喜的好日子。”夏王羿没提他身为夏王也有住持祭祀仪式的职责,尤其是还秋分时节的丰收祭,今晚他要是继续在外打猎度假,免不了犯渎职之罪。他给自己安排假期也是照着历法计划的,当然遇到铃木友纪属于预料之外的收获。
铃木友纪对此兴趣乏乏,她反倒觉得自己运气不佳,当前场合无对策可用。
“今天也正好是白天与夜晚等长的日子。本王小时候觉得进进退退计算繁琐的历法麻烦无用,后来才知道这套历法对农业种植十分有用……”
夏王羿自身对所用历法也没深入认知,只是觉得作为当地特色,有必要向外界的人夸耀一番。他也不记得历法由来了,祭司们更懂这方面的事情。
铃木友纪不知为何想起了一个中国相关的传说“女娲补天”,就像基督教有创世纪,各地都有类似十分玄幻的开天辟地神话传说。正好按仙人太公望的告知,当前仙界三大至尊便是“伏羲”、“女娲”、“神农”。
“创造历法的是-----?”铃木友纪也不知为何自己要问女娲的事情,但在她话说出口后,后半句没有了声音,像是有外力引诱着她报出三皇之一的真名,并隐去了铃木友纪的声音。
“你刚才说什么?”沉浸在大夏仙境繁华之景的夏王羿突然感到周围变得瞬间寂静无声,他顿时紧张地看向身后的铃木友纪,却见周围仿佛静止一般停滞了,铃木友纪停滞的身体在他的眼中呈现出绚丽的蛇形花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是谁!在本王面前作妖!”立刻掏出弓矢,放开感知能力,夏王羿感觉自己周围宛如深海之中,空气是静止的,景物也是,极大阻碍了他的感知能力。所幸千里眼能力不受影响,他定神凝视向“铃木友纪”
蠕动着的蛇形花纹在千里眼视界中进一步旋转放大,直至变化为比祭台还要高大的蛇身,这并非铃木友纪的奇特法术,夏王羿分得出,与散逸着恶念的铃木友纪截然不同,这一次出现的蛇具备极高的神性与创造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