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凑小说

贴凑小说>相宜博士事件来龙去脉 > 第149章 加大筹码(第2页)

第149章 加大筹码(第2页)

绝对的大器!重器!

这是一件被《清瓷珍史》记录在案的皇家瓷器!清乾隆双龙釉里红敞口瓶——当年供奉在圆明园的四十景之一方壶胜境中。

方壶胜境建成于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位于福海东北岸湾内,是后代众多学者考证后公认的圆明园中最为宏伟美丽的建筑,是以人们想象中的仙山楼阁为题材而建造的。

前部的三座重檐大亭,呈“山”字形伸入湖中,中后部的九座楼阁中供奉着2000多尊佛像、30余座佛塔,建筑宏伟辉煌。

这里也是清廷爱新觉罗家族的家庙所在地。

换句话说,这尊瓷器,是清廷爱新觉罗家族,供奉在家庙中的“佛供瓷”。

皇家佛供器在瓷器中,是仅存的唯一位于皇家鉴赏瓷之上的一类瓷器。

这尊敞口瓶,高四十五公分左右,细长颈,腹下渐敛。瓶身为釉里红缠枝灵芝龙纹纹饰,近足与口沿处绘云纹。正背均为五爪金龙,代表着皇室的尊崇与高贵。

瓷器做工精细,造型秀丽,构图疏密得当,工艺精巧,于贵气中显露出古朴刚劲之风。

这类敞口瓶,在清代颇为常见,但多数以青花、粉彩花卉纹为饰,画龙纹的极为少见,而且还是釉里红,瓶高更是超过大器的标准,故此瓶愈显珍贵,能被台北故宫记录如《清瓷珍史》。

卢灿看了看底款,底足青花篆书双行六字款“大清乾隆年制”。

致臻品!

第一件,就选它了!

卢灿指指这件,托马斯在旁边含笑点头。嘉妮临时客串秘书,记录下来。

第二件又是大器,比第一件还要大。

高六十五公分,口沿直径约为五十公分的佛缸。此缸为冬青釉,缸口圆润,施釉匀净色泽莹润,如同青玉一般亮泽,配以白料彩花卉,堆料工艺精湛,如同雕刻般,立体感极强。

刚才是佛瓶,这次是佛缸。

很多人不知道佛缸是干嘛用的?其实是用来盛水,放置佛前莲花灯的专用水缸。

乾隆好华丽,珐琅彩、五彩大行其道,这让很多人以为,清三代素色瓷(青瓷、白瓷)很少。其实不然,雍正是虔诚的佛家居士,他自己所用的瓷器,大多数为素色瓷。

乾隆继位后,不太喜欢这些素色瓷,将其安置在家庙中,成为供奉瓷。

缸类瓷器,体形健硕,很容易让人有臃肿的感觉,但此瓷缸,反而给人俊秀的印象。

这应该是雍正朝的精品青瓷——这尊佛缸,有着雍正朝特有的制瓷亮点。

雍正时期瓷器的造型,一改康熙时浑厚古拙之风,代之以轻巧俊秀、工丽妩媚。器型之美,可与以精细秀丽著称的明永乐、成化瓷器相提并论,各部分之间比例协调,恰到好处。外形上素有“线条美”之誉。

确实增之一分则拙,减之一分则陋,给人以高雅之感。

他弯腰轻轻放倒这件瓷缸,底部落款为“立本堂制”,长吁一口气,这是雍正生前御用清水缸,去世后被乾隆敬献给家庙的佛缸。

立本堂是雍正御书房的堂号之一,与之相同的还有“郎吟阁制”“敬恩堂”“椒声馆”“庆宜堂”“养和堂”“燕喜堂”等私堂款识。

雍正在外只有十三年,大多数瓷器的款识为“大清雍正年制”“雍正年制”“雍正御制”这三种款识,向“立本堂制”这种款识的瓷器,非常少见,每一件都是当年雍正的心爱之物。

卢灿在缸沿轻拍两下,瓷缸发出“嘡嘡”的脆声,缸体无损。

鉴别缸类瓷器是否有冲、漏、补、残,有个小窍门,那就是听声。刚才卢灿就是用这一方法来判定,此佛缸是否有损。

有损的瓷缸,声音发木有嘶哑感。

“这件素色瓷,我也要了!”他直起腰,将瓷缸重新扶正,对托马斯点点头。

这两件,都能算得上国宝级文物。

第三件总算让卢灿松口气,依旧是佛供瓷,清嘉庆三足松石绿釉粉彩八宝香熏。这是嘉庆帝为家庙定做的三足瓷炉,焚香专用。

这一件香薰炉,要比前两件稍逊,但绝对可以算得上嘉庆朝的精品。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