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戏弄时间的幽灵
路明非呆呆地看着昂热,没想到会从一个老外的嘴里,听到这桩明朝史上的第一悬案。
这整个事件的前因后果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那倒也简单。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大明朝的皇太子朱标病死,明太祖朱元璋立朱标之子——朱允炆为皇太孙。
其实朱元璋的儿子并不只有已故的太子朱标一个,也许是因为思念亡子爱屋及乌,也可能是真的看中这个孙子,总之朱元璋最终还是坚持选择朱允炆作为他庞大帝国的继承人,他甚至编了一本《皇明祖训》来告诫后人,明朝的继承制度就是嫡长子继承制度。
洪武三十一年,太祖皇帝驾崩,朱允炆五月即皇帝位,次年改元建文。实际上,朱允炆为皇太孙时,便已担心他的几个叔叔——也就是诸王拥兵自重、多行不法,所以很早就开始考虑削弱藩王的权力,他跟朱元璋之间还曾有过这样的一段对话。
朱元璋说:“朕将抵御胡虏的大任托付给诸王,可令边境不乱,留给你安宁。”
朱允炆却问:“胡虏不安定,让诸王防御,可若是诸王不安分,谁去抵御呢?”
朱元璋默然,问朱允炆的意见,他认为应该“以德怀之,以礼制之,不可则削其地,又不可则变置其人,又其甚则举兵伐之”,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先怀柔感化,若不行,那就夺了他们的一切特权,还不服气就派兵干掉”,朱元璋也认为他的看法确实无可代替。
也因这一判断,造成了朱允炆即皇位后不久,便立刻开始着手削藩事宜。洪武三十一年七月,削周王;建文元年四月,削齐、湘、代三位亲王,废为庶人;两个月后,削岷王,废为庶人。
在一众软柿子叔叔被建文帝解决掉之后,他的刀终于架到了燕王朱棣的脖子上,而朱棣自然是不愿束手就擒,以“清君侧”的名义直接造反,也就是后来的靖难之役。
靖难之役持续了四年,最终以燕军攻入金陵,江山易主告终。
燕王进京后,宫中突起大火,建文帝下落不明,他的结局时至今日依然众说纷纭,有人说他死在了那场大火中,有人说他通过皇宫中的密道出亡,其中最离谱的说法是,他吞食了爷爷朱元璋给他留下的丹药,飞上天去成了仙人。
“好像的确大部分史学家都认为建文帝没有死……可是从校长你的嘴里说出来,还是让我小小震撼了一下。”路明非抓抓头:“感觉马上就要听到什么不得了的历史真相了。”
“很显然,认为建文帝没有死的,除了史学家之外,还有朱棣。”昂热微微一笑:“他派了两个人暗访建文帝的下落,这两个人的名字是胡濙和郑和,路线则分别是本土和海外。”
“郑和我知道,胡濙是谁?”路明非问。
“胡濙,当时在朝中仅任给事中一职,背后没有任何靠山,只是个不起眼的小人物而已。”昂热淡淡地说:“本土寻人的架势不比海外,这样一个小人物,更适合完成这种任务。”
“永乐五年,胡濙出发了,朱棣当然不会告诉别人他想要找到建文帝,所以他给胡濙安排任务的名头是——寻找仙人,其实这两件事之间的确相差不大,仙人本就是神龙见首不见尾的,而当时的出亡的建文帝也是如此。”昂热说。
“所以,胡濙找到了建文帝?”
“别这么着急,明非。”昂热笑着说:“那时明朝的疆域可不小,何况想找到一个诚心想躲的人,绝非易事。”
“胡濙的寻仙之旅并不顺利,直到永乐十四年,他被朱棣召回,官职从小小的给事中一下子提拔为礼部的第二把手——礼部左侍郎,这并不是因为他真的找到了建文帝,只是朱棣对他十年来辛苦付出给予的一点奖励而已。”昂热说:“我想,恐怕那时的朱棣也有点想放弃了,也或许是多少有点释怀了,你们中国人不是常说血浓于水吗?他跟朱允炆可是亲叔侄,有的时候岁月是会让人变得更加圆滑些的,对这一点我深有体会。”
“如果他们之间真有那种感情,也就不至于侄子想废叔叔,叔叔想废侄子了。”路明非摇摇头:“能当上皇帝的,哪有这么纯良。”
“嗯,帝王家的事,确实不能以常理来思考。”昂热点头:“胡濙在朝为官的平静日子只持续了三年,永乐十七年,朱棣再次命令他出巡江浙一带,也许只是皇帝又一次的一时兴起,也许是真的得到了什么决定性的情报,总之,胡濙再次出发了。”
“他这回一下就找到人了?”路明非问。
“很遗憾,事情依然不太顺利。”昂热平静地说:“胡濙离开后,又是连续好几年的寻找,身为臣子的他老了,贵为天子的朱棣也老了。可是身负使命的胡濙不能回去,因为他知道自己的使命还未完成。”
“听上去好悲壮,让我想起了雷蒙德。”路明非说。
“雷蒙德?”昂热一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雷蒙德简直是当代胡濙和郑和的结合体吧,被你们留在索马里跟长颈鹿一起晒太阳。”路明非吐槽道:“人家可是有快结婚的女朋友的,你忍心吗,校长!”
“如果雷蒙德想以结婚为由终止任务的话,打个报告就可以,我们会派人接替他的。”昂热说:“别这么想执行部,我们对专员的人权一向都是有保证的。”
你们要是真的有良心,就不会把人派到索马里那种地方了,路明非在心里暗戳戳地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