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而言之,就是秭归城守将李异,私底下和周瑜有书信往来。
信中更是自称,他和鱼复(瞿塘关)守将已经沆瀣一气,并答应周瑜,若是刘备领兵入川,他会通知周瑜,从而换取能在江东谋个好差事。
但这李异是什么人呢,他其实是刘璋的官,刘备站稳南郡之后,曾来书信臣服。
秭归城和瞿塘关,地处入川的要道,一前一后,历史上,诸葛亮和赵云入蜀,走的就是这条路。
庞统得到这条信息后,敏锐的感觉到,此间必能好好运作,若能兵不血刃拿下此二处,马步军便能迅速入川,说不定能大有作为。
因此连反攻庐陵的事都暂且按下,全力收拢粮草军械,以待刘备所需。
经过几日的相处,太史慈对周亮的敌意,倒并没有多少,但对于刘备阵营的其他人,依旧没有什么太好的脸色。
陈慎来到门口,见到看守的周亮,上前询问道。
“怎么样,感觉有希望吗?”
周亮知道陈慎问的是什么,摇了摇头。
“他有一子,十多岁,就在庐陵,父母已丧,除妻子外,并无其他亲属。不过这都不是问题,关键是他不愿意投降。”
陈慎思索片刻,推门入内:“我来试试。”
太史慈正坐在榻上,一条腿已经被完全包裹起来,倚在一边,毕竟云叔在那种情况下,也不可能手软,真的是在他小腿上,戳了个洞。
这种情况下要多久能好,陈慎也不清楚,另外还不能得破伤风,不然在这年代,死路一条。
见到陈慎入内,太史慈努力让自己坐的稍微标准点,这才开口。
“我知道你是谁,若是想要劝降,还请免开尊口。”
陈慎在他一边坐下,笑了笑。
“我来问将军几件事,将军若是觉得我在放屁,那也得忍着,完了我就走。”
“但若是觉得我说的有道理,那不妨好好思索一番。”
太史慈并不再继续开口,陈慎则是拿个杯子,倒下半杯水,这才自顾自的说道。
“若说太史将军你与我家主公,那可是有因缘在先的,甚至先于你认识孙策。”
“当年孔文举被黄巾贼围困于北海,是你突围而出至平原求援,彼时我家主公手中仅有一县,兵马粮草皆不足。”
“在那种情况下,依然拨付三千兵马与你去破敌,此事你别说已忘却。”
太史慈点头道:“确有此事,当初被黄巾围城,形势危急,说起此事,我确实很敬佩刘皇叔。”
陈慎笑道:“那会我家主公,用几乎全部家当,自备粮草,陪你跑了趟北海,除了驱散了黄巾贼人,基本什么都没捞到。”
“你要知道那会三千精兵,能干的事可多了去了,袁本初那个时候,也才刚入冀州不久呢。”
虽然是在当说客,但陈慎这点还真的没吹牛。
刘备救孔融这件事,是发生在193年初,同年的时候,袁绍刚刚在冀州站稳,剿灭公孙瓒全得幽州,更是六年以后的事情。
有不少佐刘文,都会选在这个时间点上入世,因为可做的事情非常多,难度也要小很多。
这个时间线上,因为黄巾的后遗症,整个河北大部分的地方,都乱作一团。
交好公孙瓒,搜刮河北雄才,带兵入并州,花钱从中央搞个正儿八经的刺史来。若是刺史不得,太守也可以,自此休养生息,保境安民。
并州民风彪悍,兵有战力,还是大汉三大产马地之一,再把粮食产量搞起来,人口多起来后,可操作性太大了。
可惜的是,刘备在那种乱局里,就安稳的待在平原县这么个犄角旮旯地方,明明手里有一支精兵,却啥都没有干。
能拨三千兵给太史慈去救北海,刘备当初手里,多少得有个四五千兵,这个推论合情合理。
此事过后一年多,就是耳熟能详的徐州求援的事件,刘备至此,彻底离开河北,那么好的一段时间,实在是太过浪费了。
听着陈慎的叙述,太史慈脸色变幻,沉默不语。
数千精兵在乱世的时候能有什么用,用好了又能有什么效果,孙策已经亲身在扬州示范过一次,因此陈慎此言,确实算不上太过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