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用工问题,官府方面肯定会过问的,商会能帮忙遮掩一二,但不是长久之道。”
“诸位都是生意人,当之合作共赢,我们和官府也是,太多的隐户,会让其余的百姓受更多的徭役,官府是不会同意的。”
“但是商会出面,可以和官府谈一谈此事。”
“请问怎么谈?”
“出钱。”
听到这个回答,众人面色迟疑,他们一年才挣多少钱,又能出得起几个钱。
“商会出面有个好处,可以批量谈下来,用最少的钱,满足官府的需求。”
“我认为是个好办法。”
郭东家又开始捧场,继续说道:“我是不敢去和官府谈的,哪里有这个资格呢。”
“而且就算和官府谈,官府随便一张口,根据工人数量保价,我也出不起。”
王管事点点头,接过来说道:“商会会做出充分的考虑,即保障诸位的利润,以最低廉的价格,和官府商议好此事。”
“价格太低了,衙门能同意吗。”
“不能这么看。”王管事摇了摇头,“商会直接买断,也为官府解决了不少的力气,官府是愿意的。”
总之就是和官府讲道理。
一般人无法和官府坐下来讲道理,哪怕是煤场主都没有这个资格,但是中华重工有,那么商会也就有。
……
高珍带着王管事,来到朱高炽的办公室,汇报前日的事宜,以及商会初版的章程。
“总共有八家作坊愿意加入商会,合计用工数近两百人,其中郭东家的作坊就有五十人。”
王管事没有昨日的张扬,在贵人面前,态度低调且严肃。
朱高炽翻着章程。
主要是看关于商会出钱,根据工人数量,统一向官府缴纳一笔银子,免征徭役。
有点类似明朝嘉靖万历两朝的改革,一条鞭法。
江淮一带经济富裕,人均收入高,所以百姓不愿意服徭役,服徭役带来的损失太大。
一条鞭法,就是把田赋,徭役,杂税合并到一起,按照银子一并征收。
这样大大简化了税制,方便征收税款。同时使地方官员难于作弊,进而增加财政收入。
也是明代江淮地区,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当地百姓们的主动选择。
看来北平发展工业,已经有了成效,所以也诞生一丝这种诉求。
“这个方法很好。”
明朝的田亩,各地税收都不同,出了夏税秋税,还有地方杂税,以及服徭役等。
南北田亩产量也不一样,粮食价格也不一样。
只取个大概,一亩田平均为五分到一钱银子,江淮是特例,可能会高达一钱到两钱。
十亩地的总税,不算徭役,大致是五钱到一两。
作坊自然是以用工人数来算,根据外柜的打算,会和官府把价格压下来。
一个工人一年不超过二钱银子。
朱高炽认为官府能同意,首先,自己能和他们坐下来讲道理。
其次。
后世个人去买新房的价格,比在中介买的价格还要高,而中介还有钱挣,就是这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