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富豪粉丝
这头一回,讲的是几位逃难去南洋的男女,一路上历经各种苦难,勉强立足的过程。
其中最有戏剧冲突的是漂亮的女性一来就要被威逼抢走,有钱的就要被哄骗走所有钱,有力气的就被殖民者征用,去扛沙袋修码头。
他们原先都以为南洋是世外之地,一片净土,然而来了之后却觉是另一个人间炼狱。
小说布之后,当然没有立刻引轰动。
然后每天一,第二、第三回之后,剧情进入到第一个转折点:有人已经积累了原始资本,打算开厂单干;而有的人准备和日本人合作,大国难财;女人们则被卖来卖去,受尽屈辱。
第四回后,前面的铺垫得到收束,开厂单干的资金被奸商携款潜逃,和日本人合作的却财致富,霸占娘家妇女,女人们已经开始能顶半边天,吃尽了苦头,努力生活。
书中简直是一个南洋社会的大观园,这地方人种歧视严重,贪腐腐败横行,没有法律法规……华人要么团结起来,一点一点的打拼,要么就做二鬼子,得到暂时的平安。
人们开始觉得:这小说倒是有点意思!
84年的泰国经济达远胜过大6,因此无论是水果摊上摆摊的贩子,还是在河上泛舟的船夫,都有钱买一份报纸来打时间,这些人是纯粹的底层体力劳动者,许多人看小说时,还不得不掏出字典来认字。
曼谷的唐人街,一位挑水货来卖的华人老农,正戴着老花镜看《出路》这篇小说,看得眼泪汪汪。
许多年前,他父亲活活累死,他母亲靠着洗衣服和乞讨,一点一点给他和另外几个兄弟姐妹抚养长大,尽管经济拮据,母亲却始终让孩子们学习文化知识。
于是到了成年后,老农成为了一个水产贩子,多年打拼后,拥有一辆日本产的厢式车。他当然还是个小人物,但比他母亲那一代,已经实现了阶级的跃迁。
而且兄弟感情和睦,一有事情,一声令下,全家族的人都会赶来拼命。
这篇小说,简直就是在写他家族过去的人生啊,这个叫“余切”的作家,真是一个知道我们苦的好作家。
但是他有一些字不认识,于是拦住了过路而来的中年人:“请问,这两个字怎么读?”
“氤氲,就是说水汽弥漫的样子,比如我们泰国常常会下起大雨,天地间都仿佛隔了一层恍惚的看不见的纱,这种感觉就是氤氲。”
老农明白了,就把报纸要回来:“谢谢你,原来这几个字是这个意思。”
“不用谢!”
中年人叫谢国民,他是谢家这一代的第四个孩子。
谢国民这个人运气有点倒霉,二十年前做鸡鸭禽蛋的出口业务,但当时因为中国要偿还苏联的贷款,大量出口农产品,连带着他这个泰国的华人也跟着亏损,公司直接破产。
好在家里,足足有四个兄弟在创业,另外几个兄弟做成功了,把他请回来做总经理,最后成为公司掌门人。
谢国民既然做禽类生意,就经常往返大6,因为大6开放之后,人口最多,市场消费力最大,不论是饲料还是种鸡,他都有利可图。
他孜孜不倦的投资大6,维护大6的政商关系,大6有一批来泰国的访问团,他还捐了不少钱,虽然他本人并不信教。
这么一想,忽然谢国民觉得,那篇小说上作者的名字有点熟悉。
“余切”这两个字,不是一般人能取得出来的名字。在《中华日报》上,刊登的常常是华人圈内的消息和大6消息,偶尔也有模仿查良庸的武侠小说问世,泰国人经常借助武侠小说,批评政府。
但这种接近于传统文学的修辞,剧情却跌宕起伏,故事性强的小说,他属实是没有见过。
谢国民走路的时候想,上奔驰的时候想,到了公司,听秘书汇报的时候,还是在想这个事情。
他开了小差,依稀记得,似乎是前几月去大6时,听说有一个流行的军旅小说作家……
等等,余切?
谢国民腾的弹起来,据他所知,余切这个人不就在此次的访泰代表团中吗!
“你马上给我找来余切写的小说,是一个名字叫《出路》的小说,我今天碰巧看到……他的小说,连一个挑担的贩子也能看的津津有味。”
秘书瞪大眼睛:“您也知道余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