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说几句,他还能劝慰自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可他又不是有什么独特的爱好,明明知道对方是无稽之谈,他为何要过去听人说?
万幸贾瑜不会当着其他人的面造谣,张竟躲了他也不过多纠缠,碰上人爱说,碰不上就算了。
最让人不能理解的还不是这个,而是贾瑜都说成那样了,从眼神和说话氛围中,张竟依旧感受不到对方的厌烦。
可能是他的直觉有些不太准吧。
贾瑜对他如何,张竟不是很在意,反正他是有些不想认识贾瑜了。
任谁被人那般当面诋毁,都不太能和人和睦相处。
成伯说在荣国府,贾瑜还是贾家老太太宠溺的后辈,不得不说,那老太太可真是独具慧眼。
贾瑜如何对待张竟,黛玉当然看得出来,可看出来也没什么好法子,硬拦倒是拦得住,可她哪里说得出口。
将话说开了,贾瑜也不再憋着,两个人刚擦干眼泪,贾瑜就迫不及待开始抱怨。
一说离家千里,借住姑父家,吃穿住行都要看人脸色。
二说比不上别人,下人都以张竟为重。
前者难免,就是林如海和黛玉多加嘱咐,在别家住着总不如自己家舒服。
后者更是能理解,不说张竟在林家上下住了将近六年有了情分,就是少年举人,谁不高看一眼?
这两点没法改,若是她再为张竟之事多劝,岂不是又给贾瑜多找了份罪受。
设身处地想一下,贾瑜现今状态好比当初自己在贾府不喜宝钗,她帮着张竟等同贾瑜帮着宝钗。
自己说一句宝钗不好,贾瑜就顶回来,护着宝钗说话,自己会如何想?
因此,哪怕是于理不合,她也只能向着贾瑜。
至于张竟,和宝钗性子有些相似,面上很好说话,就是被贾瑜当面刺了也只当在玩笑。
无论如何,她不能更不想拘着贾瑜,师兄那边只能私下道歉了,师兄原谅最好,不原谅暂时疏远她也能体谅。
一家人时间还长,眼下还是安抚焦躁不安的贾瑜更为重要。
元宵夜,张竟领着黛玉贾瑜参加灯会,和预想中一样,三人刚入了场,贾瑜便使出浑身解数迫使张竟远离。
要不是为了黛玉,张竟才懒得跟贾瑜一同出门,确信到了足够安全,有守卫暗中护卫的地段,张竟不理会贾瑜,和黛玉交代好几时几刻,在何地汇合后,和二人分了道。
“你师兄可真厉害,”
贾瑜和黛玉边走边看,远远瞧见刚离开不久的张竟被一群人围住,撇撇嘴道。
“招蜂引蝶。”
黛玉不会管教贾瑜,更不想顺着他意思说张竟坏话,闻言只当听不见,侧身在一旁摊子上挑东西。